從1965年畢業算起,鄧希平已在顏色釉研究這條道路上奮斗了近50年。如今,這位在顏色釉領域不斷創新、屢獲國內外重要獎項、先后創辦了“鄧希平陶瓷藝術館”、“景德鎮顏色釉陶瓷藝術研究院”、并在去年榮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景德鎮傳統顏色釉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問:您是如何走上陶瓷顏色釉研究這條道路的?鄧希平:說起來算是個巧合,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命運”吧。1965年,我從武漢大學化學系畢業,被分配到輕工業部景德鎮陶瓷研究所,當年所里來了5位大學生,唯獨我所學的專業與陶瓷并不相關。后來組織安排我進顏色釉研究小組,向聶物華、陳鴻高兩位著名大師學習陶瓷顏色釉的相關知識,也正因為這樣,我才走上了陶瓷顏色釉研究的道路,一直到今天。
問:這樣算來,您從事陶瓷顏色釉的研究已近50年,這其中您在行業內取得了不少突破,也獲得了無數榮譽,您覺得顏色釉最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鄧希平:在景德鎮的傳統四大名瓷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中,顏色釉最為特別。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研究它更像“科研”,這也是我喜歡它的所在。我認為,從事顏色釉研究的人,稱呼他們為科研人員更為貼切。眾所周知,顏色釉千變萬化,這正是它最大的藝術魅力,因此研究顏色釉需要不斷地摸索、實驗,去尋找最合適的配方以及上釉技法。這不僅需要不斷地投入,還需要嚴謹的實驗態度,不斷求證的精神。巧合的是,我在大學期間學到了豐富的實驗理論知識及方法,這在我后來的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問:近些年來,景德鎮的陶瓷藝術發展迅速,您作為一位陶瓷藝術從業人員,應該有不少感想吧?鄧希平:確實如此,對于任何一位陶瓷行業從業者來說,上世紀90年代,景德鎮陶瓷行業的滑坡讓人心痛,好在這幾年,景德鎮的陶瓷行業生機勃勃,展現出了巨大的生命力。
我認為,這其中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比如,陶瓷園區的建立,眾多陶瓷企業的發展,都為陶瓷行業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從更大的方向來說,這得益于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老百姓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同時,必然在精神生活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正是看到了這種需求,最近國家把文化產業建設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認為這給景德鎮陶瓷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契機,陶瓷藝術工作者應該把握住這最好的時代,在陶瓷藝術領域有更大的作為。
問:您剛剛提到了陶瓷藝術工作者應該有更大的作為,在您看來,作為一名陶藝家,應該在社會中發揮哪些作用?鄧希平:從小的方面來說,一位陶藝家,首先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那就是在自己所專研的藝術領域有所成就。其次,應該致力于陶瓷藝術的推廣和傳承,這也是每個陶藝家都肩負的責任。近年來,我也積極參與一些課題研究、教材修訂的工作,為顏色釉的研究盡一分力。去年,政府授予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景德鎮傳統顏色釉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的稱號,這使我感覺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還要為顏色釉技藝的推廣和傳承做更多工作。